51岁的研究员冯衍:从迷茫到创新激光技术的实践者与梦想家

 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,51岁的冯衍却并未因为年龄而止步不前,反而在激光技术的探索中焕发出新的生机。让我们从他的人生旅程,感受到对于梦想的坚持与探索的勇气。

  2022年元旦,冯衍在自己的博客“桑林志”阅读了一段王小波的文字:“我只要能跳出别人的手掌心就满意了。”这句话如一束光,照亮了他心中的迷茫。彼时,经历了合作者的“背叛”,他被迫离开了自己创办的公司,这一切令他感到困惑与无助。冯衍开始深思,或许是时候放下外界的纷扰,集中精力去追求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。

  冯衍不仅是一名探究科学的学者,还是一位早期的博客写手。“格致”群组博客的创立,曾让他在学术界获得了一定的影响力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发现,这并不是他真正想要追求的事业。在此种困境下,他决心改变现状,毅然选择调动工作,前往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,这里的科研环境将允许他更加自由地探索激光技术的深度与广度。

  冯衍的学术之路起始于物理学。他在南开大学物理系接受了悉心的教育,尤其是在博士阶段,他的研究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。在学术生涯的初期,冯衍对激光技术便已初露头角。其后,他在日本电气通信大学深造,其导师给予了他完全的自由,令他在光纤激光器、陶瓷激光器等领域深入研究。2003年,他成功研发了589纳米黄光的光纤激光技术重要新闻,这开启了他未来的激光事业。

  在国际科研舞台上,冯衍得到了独特的发展机遇。2005年至2009年,他在德国的欧洲南方天文台工作,参与新型钠导星激光技术的研发。他的科研成果对天文学有重要影响,奠定了冯衍在激光技术领域的声望。尽管外界长得风顺,冯衍始终保持着对科研的敬畏与热爱。

  冯衍对博客的热衷始于2005年,他希望通过“格致”这一平台搭建学术交流的桥梁。他认为,写博不仅为学者提供了记录与学习的工具,还是与公众沟通的有效方式。期间,冯衍不仅分享了自己的科研成果,也为许多年轻学者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机会。尽管社会变化迅速,冯衍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——让科研更具社会价值。

  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冯衍也意识到维持一个高活跃度的社区极具挑战,导致他在2011年时宣布“格致”的停止更新。在多次反思后,他承认,不如将精力集中在更重要的科研事业上。

  2010年回国后,冯衍决定投身于激光技术的产业化。他认为,科学研究只有从书架走向货架,才能真正实现其社会价值。然而,创业的旅途并不平坦。尽管他的技术与产品在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,但由于缺乏商业经验,冯衍最终不得不退出了创业公司。这段经历给了他深刻的教训,让他明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。

  在经历了挫折与反思后,冯衍于2023年在科技创新的征程中再度崭露头角。他坚持将激光技术应用于量子科技,以推动更多前沿技术的落地。现在,他成功带领团队,专注于激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,为量子精密测量、激光遥感等领域贡献力量。

  随着年岁的增长,冯衍的思考也愈加深邃。在多次阅读“狄拉克传”与“苏东坡传”后,他对人生的起伏有了更深的理解。他开始明白,中年以后不仅要关注盛衰,更要学会以平和心态面对变化。在学生教育方面,冯衍也开始适应新兴技术,积极引导学生使用AI工具,引领他们在创新与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。

  冯衍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事业的转折,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科学探索者的坚持与勇敢。正如科学研究的本质,冯衍也在持续地见证着理想与现实的碰撞。在激光技术的道路上,他将继续探索前行,为科学与人类的未来贡献更多的力量。

  冯衍的经历告诉我们,人生道路上会遭遇迷茫与挑战,但勇于反思与尝试,将引领我们走向新的方向。在未来的岁月中,冯衍仍将充满信心地面对每一次机遇与挑战,用实际行动让梦想照进现实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